独秀刘氏宗亲网自2015年5月8日正式开通,各位宗亲可通过 宗亲留言 栏目与宗祠管理委员会联系,欢迎多提宝贵意见!
当前位置:首页 > 族人名录 > 文章内容
刘虚清公
2015/6/7 18:12:33  人评论  次浏览  分类:族人名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刘虚清公1890-1951),谱名立衡,字秉均,名伯墉,号虚清。

一、出身书香门第:直系先祖声兰公(邑庠生,积珠公之父)、曾祖父积珠公(国学生)、祖父庆楠公(邑庠生)、父长远公(从九品)。为编修《刘氏宗谱》,其中声兰公为五修、积珠公为六修,作过修谱序言,在宗族中享有较高声望,可见,虚清公出身于书香世袭之家,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,立鸿鹄志,负笈千里路,读破万卷书,一心只为光宗耀祖也。虚清公早年毕业于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堂,随之又毕业于上海国立大学教育系,为日后从事法律和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二、从政陕皖两地:1916-1931年,虚清公二十七岁走向社会,先历任陕西省洛川县警佐,后调任安徽省南陵县警佐,并兼任青弋江、宣南两镇警察分所所长;1932年调任安徽省六安县军事法庭法官。1934年任霍山县县长。

三、赋闲故里十年:抗战初期(1937年),虚清公年近半百,举家移居故里。在出生地墨苑(后称麦元)岭盖房落户,宅内含办学堂用房,新房冠名为“信义乡馆”。随即购置田产,请人代耕,粮食自种自收,蔬菜自给自足。常躬耕田园,回味童年出家生活,效法陶渊明,尽情品尝“布衣暖,菜根香,诗书滋味长”的乐趣。在这段岁月里,参与祠堂管理,与地方名流常来常往;与左邻右舍关系密切,平易近人;勤俭持家,生活简朴。虚清公常以端三公“耕读传家”训示家人,教育子孙以耕读为本,以勤俭为德,反复强调为人在世非“耕”即“读”,若无一技之长,就无法生存,更谈不上立足社会!虚清公崇拜孔孟之道,出言吐语皆引经据典,热衷于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自办学堂,招收周边学子,甘当私塾先生。“业精于勤荒于嬉”,以韩昌黎格言,对学子循循善诱,令其奉为圭皋。传颂《论语》、《古文观止》以及唐诗宋词等,指导临摹颜柳名帖。犹如春风化雨,学子中成才者多。虚清公教书认真负责,教书效果突出,生源逐年递增。为此,虚清公声名远播,方圆数十里乡邻包括学子们,均尊称为“二先生”。(虚清公兄弟五人,排行老二。)

四、创办端三中学:从1940年起,虚清公就有办端三中学的意愿,于是走访族内乡贤几经商议,一致认为要办学,就要解决校址、经费、师资三大难题。经实地了解:①祠堂东侧的端三小学于民国初年所建,抗战前停办。内有教室九间,办公及宿舍二十余间,多年闲置,正好定为校址,可谓“物尽其用”。②祠堂有公田120公顷,每年有两千石租稻收入,可用作办学经费。族内贫苦子弟上学实行免收学杂费,这一提议得到祠堂管委赞同,赢得全体族人大力支持。③由于有丰厚的财源底气,因此就以高薪聘请县内外一流教师任教。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,只要教学质量高,就能吸引族内外学子慕名而来,学校就愈办愈好。于是,虚清公于1944年在刘氏宗祠创办了私立端三中学,并为首任校长。当年办学经费充足,教师待遇优厚,誉满全县,刘姓办的端三中学为当年安庆六县之冠。抗战胜利后,虚清公出任怀宁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,1947年辞去校长一职,举家迁居安庆(怀宁县治)。

纵观虚清公一生履历,自19161937年的二十余年,主要在省内外从事法律工作直到任霍山县县长,由于年代久远,对其功过,无法考证,因此也就无从评论。从1937年到1947年,从家中办私塾直到创办端三中学,虚清公热衷办学,执着追求,团结同仁,脚踏实地,直到宏图大展。众所周知,虚清公学识渊博,治学严谨,尤其是晚年致力办学,培育人才,造福桑梓的事迹已载入新编的《怀宁县志》第一卷和《怀宁县教育志》。

 
Copyright © 2015 - 2018   WWW.DXLSZQW.COM All Rights Released.  刘氏宗祠管理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  皖ICP备15007680号-1
独秀刘氏宗亲网邮箱:DXLiu@dxlszqw.com  技术支持 怀宁县先锋网络有限公司
网站联系人:刘建军    QQ邮箱:865249645@qq.com    联系电话:180096699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