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秀刘氏宗亲网自2015年5月8日正式开通,各位宗亲可通过 宗亲留言 栏目与宗祠管理委员会联系,欢迎多提宝贵意见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宗祠纵横 > 文章内容
刘氏宗祠概述
2015/6/1 22:37:46  人评论  次浏览  分类:宗祠纵横
 

   宗祠亦称祠堂,宗庙。她是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场所。

    刘氏宗祠端庄凝重,古色古香,历经清代、民国直到今天的共和国,时过境迁,风采依旧,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。

一、宗祠缘起:

 参天大树必有其根,浩瀚江水必有其源。

 刘氏宗族源远流长。是华夏汉民族的重要一员,为中华第四大姓氏。据文献介绍,吾族鼻祖源明公,尧帝之九子,封地于刘。刘氏宗族发展脉落,一清二楚。一世祖源明公,十八世祖累公(夏朝)、六十世祖邦公(汉朝)、七十九世祖备公(三国蜀)、一百零三世祖汾公(唐朝:与福字派分爨时)、一百一十五世祖端三公(元朝)。

 端三公祖居江西鄱阳清塘,据有关资料推算,生于元朝末年,元官员,为官承直郎,妻田氏,子进甫。“值元季之乱,爱兹省会谓是可居,因坠镫于独秀之西,志其地为驻马塥,遂家焉。”驻马塥位于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山西麓黄墩镇谷泉村,此乃我刘氏端三公支系的发祥之地,端三公为我始迁皖怀一世祖,至今已历经七百多个春秋。

 端三公迁皖怀约四百年后,正逢清代康乾盛世,天下太平,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,地方上各姓氏家族兴起建祠之风,彰显中华民族念祖祭祖,追本溯源之传统美德。为追思端三公,当年十六世后裔中的众先贤,率吾族人齐心鼎力,于乾隆六年(公元1741年),在刘氏端三公发祥地建造宗祠,堂号为“笃亲堂”,为吾族留下了永世矗立的刘氏宗祠。端三公策马东来,钟爱独秀,拓疆创业,功盖南山,始祖英灵,万古流芳。而今,自发祥地到皖怀境内,乃至神州大地,异国他邦,皆有端三公后裔。端三公香火已传二十七代,为皖怀望族之一,吾族县内人口已逾四万多人。

二、宗祠变迁:

 刘氏宗祠属清代乡土建筑,格局为三幢连体,纯砖木结构,雕梁画栋,工艺精湛,独具徽派风格。大门朝南,前幢戏楼,中幢大礼厅,后幢神殿。含两个天井,并有办公、生活用房,占地面积约1600㎡。神殿内的神龛上供奉着端三公及其后裔中的先者牌位,每年逢清明冬至,族人云集,焚香跪拜,慎重追远,饮水思源。然而,宗祠兴衰,因素诸多,现分述如下:

 1.解放前的两百多年间(1741-1949年),宗祠管理权操在族内绅士、业儒及年高德劭者手中,主管祭祖、修谱及祠堂维修等事宜,执行族训族规,奖惩分明。由于当年祠堂有公田120公顷,每年稻租2000石,财力充足。自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前,先后在祠堂附近及祠堂东侧建造两处学堂。为鼓励族内子弟读书求知,族内贫苦人家孩子,基本上免费入学,每年田租足以维持学校开支,如1925年庆椿公立炳公创办了“务本学校”,继而于1944年虚清公创办了“端三中学”(《怀宁县志》第一卷第719页记载)。这充分体现“笃亲堂”秉承“耕读传家”祖训,重视发展教育,为培养人才创造巨大的业绩,功不可没。这在当时为安庆下辖六县之冠。

 2.解放后的五十多年中(1949-2002),尤其是“文化大革命”十年,极左思潮泛滥,祠堂管理瘫痪到族人不敢沾边,祖宗牌位统统被砸,祭祖被扣帽子,人们对祠堂的概念逐渐淡薄,少数人竟不知道祠堂位在何方!前幢戏楼在文革期间被拆,所幸地基未被侵占,中幢及后幢产权归三桥供销社所有,属下黄墩杉林门市部在此营业。年久失修,破败不堪,令全体族人十分痛心!祠堂东侧端三中学校舍及西侧庄屋均被拆毁,两处地基被当地人据为己有,建了房舍。

 3.本世纪初,刘氏宗祠经众多族人的努力,收回了产权,经过几次修缮,刘氏宗祠面貌焕然一新。2003年,前幢戏楼已重建恢复,整个祠堂内外已修葺一新。既保留了古建筑风貌,又增添了新亮点,展现出刘氏宗祠深厚的人文根基。2012年修缮时,神殿上方增添了夏朝至三国蜀汉期间26位刘氏帝王的神像,自神殿内顶间托方一字排开,正中位置为十八世祖累公;神殿外两侧墙壁均有神话故事彩绘;神龛上重新供奉端三公至其下十一世祖以及各房头仙人牌位。从大门口到神殿内外都挂有木刻对联,讴歌端三公功德,激励大家牢记“耕读传家”的族训,从中悟出修身之本和做人之道。

 刘氏宗祠坐落在高河至黄墩的公路东侧,路旁有“刘氏宗祠”醒目标志牌,经过宗祠管委会与周边群众协商后,已修车路直达宗祠前门广场。祠堂前后均有停车场,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,驱车往返极为方便!

 紫阳照大地,春色满人间。为弘扬中华民族敬祖祭祖的优良传统,国家明文规定“清明节”为法定节日,吾族上下为之欢欣鼓舞。当代吾族贤达心银君等一班人率先成立刘氏宗祠管理委员会,肩负着九修族谱及修缮祠堂的双重任务。他们热爱祖业,任劳任怨,不计报酬,默默奉献,为族人所景仰!当年如果没有他们挺身而出,身先士卒,就不会有今天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的刘氏宗祠。时至今日,已是第七届管委会,管理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。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得到全族同胞大力支持,祠堂收到捐款已达40万元,不仅赎回了祠堂的房产权,还如期完成了九修族谱、修缮“笃亲堂”刘氏宗祠、修缮端三公祖墓、创建“独秀刘氏宗亲网”网站等重大工程。目前正组织人力编纂“刘氏宗祠志”。让宗祠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三、宗祠地位:

 1.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六年(公元1741年),历史悠久,属中华遗产范畴。国家提倡保护古迹,吾辈族人应倍加珍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。为提高知名度,宗祠有关资料图片,应该向各级文物部门上报。

 2.“耕者力做田亩,读者奋起鸡窗”,这是端三公“耕读传家”的训示。自1925-1944年,族内贤人先后以“务本”、“端三”命名而创办了小学中学,可见族人时刻牢记祖训,弘扬耕田亩,兴文化、重教育的优良传统。今天我们仍要发扬光大!

 3.欣逢盛世,国泰民安。年年清明冬至,吾族同胞从县内外咸集祠堂,追思并祭祀端三公。祠堂为此搭建多种沟通平台,大大增强族人间的凝聚力和亲切感,共话中国梦、共绘建设美好乡村的宏伟蓝图。

 4.刘氏宗祠珍藏五十二卷族谱,真实记录了刘氏家族上下五千年繁衍与发展的历史,是学习族史的珍贵资料。族谱在手,心系宗祠,永远不忘迁怀始祖端三公,时刻想到自己是端三公膝下第几代子孙,从而激励大家热爱祖业,维护宗祠尽绵薄之力。

 5.据族谱记载,刘氏各村庄中,有许多族人自古举家远迁,陕..粤等省居多(或外地为官,或托业他乡,或荒年外流)。当今社会,吾族许多村民进城务工落户,定居异乡创业工作者众多。宗祠是家族的象征,对远离故土者的后代而言,宗祠就是他们寻根问祖的归宿。.

四、宗祠族务:

 1.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倡导族人爱党爱国,遵纪守法,勤劳致富,家庭和美,邻里和谐,每年拟评出十位族人楷模。

 2.鼓励族人加大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力度。今后,对每年考取硕士、博士研究生的族人子女,精确统计,编写刘氏英才光荣册,祠堂派人上门送匾祝贺,以资鼓励。

 3. 管委会人员将与族内工农兵学商等各条战线上的精英,专家学者及海外人士主动联系,力争他们关爱宗祠,注入新生力量。

 4.邀请吾族离退休干部、老师等人员,努力创作诗歌或文章,歌颂先祖功德和当代英雄模范人物,力求编印成册,供族人阅读。

 5.与时俱进,管委会应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工作,为建设美好乡村,向刘氏村庄献计献策。

 6.管委会由12人组成,坚持民主推选和老中青三结合原则,每届任期两年,工作长计划短安排,事事分工明确,一抓到底,力求成效,平时要注重学习其他宗祠管理经验,取长补短,不断完善自身。

 7.注重开源节流。当今祠堂维护及办公经费全靠吾族同胞捐助,为此要严格财务审批制度,一切开支精打细算,账目透明,张榜公布。对捐款者要拍照留念,颁发纪念品,以表答谢。

 刘氏宗祠是吾族先民祭祖留下的功德遗产,亦是皖怀大地现存不多的古迹之一。近三个世纪,宗祠长存,弘扬祖德,吾族人天职!为此我们要代代传诵皖怀始祖端三公及以上祖先,年年相约祠堂祭祖,人人传承祖宗伟业,这就是吾族千家万户的共同意愿!

 衷心祝愿

 刘氏宗祠,薪火相传!

 刘氏宗祠,地久天长!

 
Copyright © 2015 - 2018   WWW.DXLSZQW.COM All Rights Released.  刘氏宗祠管理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  皖ICP备15007680号-1
独秀刘氏宗亲网邮箱:DXLiu@dxlszqw.com  技术支持 怀宁县先锋网络有限公司
网站联系人:刘建军    QQ邮箱:865249645@qq.com    联系电话:18009669978